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融标准 >

面对房地产痛点,金融是一把温柔的手术刀

来源:田国立 发布日期:2019-11-18

金融是经济生活中的血脉。我们谈金融风险,不能只说金融本身,就像人们患了高血压,不一定是血管的问题,可能是其他器官出了毛病而引起血压高。谈金融的风险,谈股市、汇市、债市这些属于金融范畴的问题时,为什么要谈房地产,就是因为忧虑房地产会引起金融的风险,它已经被赋予过多的金融属性了。

作为商业银行,我们一直在想办法努力化解风险。房地产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因为它承载着的财富过于巨大。从全社会角度看,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资金被配置到了房地产市场。但房地产市场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控和对冲机制。房地产金融化的同时,又不断的违背金融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基本原则,最终会使得房地产市场越来越依赖推高房价,以保障社会资金资源的不断注入,维持其运行和发展。这个运营逻辑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当年的日本房地产泡沫危机和美国的次贷危机。

习近平总书记说“房子是用来住的”,说出了让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健康起来的关键因素。黄金、股票等市场投资,人们有钱可以炒,没钱可以不炒。但房子不一样,是大家有钱没钱都要住的,所以炒房子很容易形成社会问题。

如果大家都感觉到买房就挣钱,全社会的投资偏好就会集中到房地产市场。实际上和美国相比,我国的房地产泛金融化和高估值对社会的影响更加复杂。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居民住房需求的满足,同时影响居民的家庭、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质量,反过来又进一步诱发部分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对这种金融化的收益依赖。如果这样,调整房地产会成为“叶公好龙”,很难真正的把房价调控下来。如果价格真的降下来,银行、房地产商、买房者、包括相关部门都害怕。但若放任其继续上涨,大家更害怕!这样的僵持局面必须要有办法解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考虑既然房子是用来住的,就应在房地产“住”的功能上下工夫,把属于金融的问题归到金融类,让房地产去金融化。

我们认为,应该保持市场正常的运转,按照疏堵结合、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实施价格、土地等行政要素控制手段时,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探索住房租赁金融业务,可以切实的改变房地产单一的市场供给结构和资金配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住房的金融属性,在解决居民住的需要时,不需要承担相应的金融压力和风险。

我们认为,利用住房租赁市场,辅之以必要的政策培育措施,引导空置住房流入市场,可以改善存量住房的风险收益特性。在提高存量住房市场风险承受能力的同时,实现原有社会资源效益的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利用“疏”的方式解决城市土地利用率,也是对“堵”的方式的有益补充。

有的人会说,这个方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我们认为,要紧的是从现在开始!假如我们10年前开始培育住房租赁市场,今天的局面不可能是这样。总书记说“房子是用来住的”,因为居住需求是刚需。建设银行当年提出“要买房,到建行”是基于那时候都是公租房分配,没有商品房,那时也是为了让大家都有住房。现在我们又提出了“要租房,到建行”和“要存房,到建行”,建设银行要给存房市场增信,培育长租市场。目前房地产市场空置率令人担忧,这里面是巨量的资产,需要迅速盘活。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盖房子的问题了,而是要想办法调动存量,以此来承接市场上的海量货币。

我们说“要租房,找建行”“要存房,到建行”, 不是建设银行的人不干银行了,开始做租赁了,我们要扮演的是一个资源整合者的角色,是与专业中介机构一起去打造租赁市场和开发存房业务。商业银行要给房屋租赁市场赋能,包括建立互信的稳固的租赁关系。现在租房市场不发达有多种原因,其中期限太短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我们可以通过租户租赁贷款产品,让房东和房客长期稳定租约,减少议价和租赁行为过多波动。“CCB建融家园”就是我们创建的一个品牌,它要和其他品牌公司一起整合起来,在中介、装修维护、家用电器、智能化等方面互相合作,为社会提供信得过的居住产品。凭借如此种种方法,我们非常有信心把租房市场培育起来。到目前为止,各地分行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

总之,作为商业银行,如何用市场的手段去解决市场长期存在的痛点问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作为全行重点战略,我们正在发挥在住房领域里传统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建设。新的模式、新的市场、新的机制和新的生态正在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建设银行将始终坚持“市场的归市场,金融的归金融”这一原则,从源头上避免住房租赁市场重蹈传统房地产市场的覆辙。

我们相信面对房地产这类痛点问题,金融这把“手术刀”会更温柔有效。
(本文根据田国立董事长在上海“第十届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三上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

    (网络编辑:bee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