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好资源配置作用、引导更多资金流入科创领域,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使命和时代课题。
作为一家持续经营超百年的银行,中国银行始终心系民族进步、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坚持高站位规划、高标准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制定科技金融发展规划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创新不仅是我国应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和长期发展战略。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超7%。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纵观历次工业革命进程,科技、资金与实体经济的循环融通是实现技术变革的必要条件。面对新技术、新业态、新需求,金融机构必须充分认识到科技金融的“特殊性”,改变传统金融服务思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提升产品服务的适配性。科技金融贵在“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相互交织、相互促进,既要求商业银行优化产品和风险偏好,又需要集成投行、保险、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科技金融必须积极推出新模式、新机制、新产品,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差异化服务。科技金融难在“早”。科技金融旨在促进技术产业化规模化运用,通过差异化信贷、综合性金融、场景式服务,早参与、早服务、早培育,充分激活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金融成在“长”。科技创新往往具有成本高、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的特点,科技金融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针对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不同阶段的特点,为科研单位和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建立风险分担、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以发展的眼光与企业共同成长。
为此,中国银行加强科技金融发展的统筹规划,前瞻性制定“科技金融”战略,成立科技金融委员会,发布《中国银行“十四五”科技金融规划》和《中国银行科技金融行动方案》,为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产业壮大提供一系列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发挥综合化优势,举集团之力支持创新发展。“十四五”期间,中行将在科技创新领域提供综合性金融支持2万亿元,全面服务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客群,推动产品供给从银行信贷向综合性金融转变、风险体系从传统抵押模式向适应科创模式转变、发展目标从关注机构当期盈利向关注成长性服务长期战略转变,致力于成为科技金融的全要素整合者、全链条创新者和全周期服务者。在规划的指引下,中国银行积极优化机制流程、创新业务模式、完善评价体系、拓展渠道生态、培育科创客群,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优化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共为4.6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超1万亿元的授信支持,股权投资、债券投资、承销、资管、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累计供给超过4500亿元,建成科技金融特色网点116家。中国银行重点关注高端制造、低碳能源、高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关键性行业领域,助力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
统筹协同,发挥一体两翼联动优势。中行机构遍布中国内地及境外62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提供涵盖股、贷、债、投、保、租等多个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围绕科技金融需求特点,中行积极构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互补充、境内外相互促进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探索“贷款+直接投资”“商行+多元化金融”“融资+融智”的业务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综合服务”的金融解决方案。联合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等,设立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培育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整合十大场景共54个产品方案,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精特新贷等系列特色产品,积极发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产品,实施科技创新创业支持计划,打造丰富适配的科技金融综合产品谱系。
聚焦重点,服务科技创新前沿阵地。根据科技创新资源分布特点,中国银行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为核心,辐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中西部国家中心城市,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和机制倾斜力度,稳步提升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服务水平。在科技金融发展条件成熟的部分重点分行设立科技创新金融中心,建设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助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增长极。聚焦重点行业,大力支持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支柱性产业体系,助力技术攻关和制造业补链强链。做好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等科技园区的金融支持,在项目信息、国际人才引入、政策互动、资源配置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与设立在北京、上海、合肥、广州等地的多家国家实验室建立合作,支持国家实验室高水平建设。
精准滴灌,护航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中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来源,在中国银行4.6万家科创授信客户中,4.3万家企业授信余额不超过3000万元,占比达92.35%。围绕服务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中国银行深入探索科技信贷新模式,推出针对科创企业的专属信审流程,构建差异化风控体系。通过大数据对科创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大幅提升营销效率。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按照高效便捷、精准投放的原则,持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助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构建科技金融协同创新生态
当前,科技创新的复杂度越来越高,需要政府机构、科研单位、科技领军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专业人才等开放协作、优势互补。中国银行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持开放共享原则,优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深度融入科技金融生态圈建设,助力形成政府、市场、专业人才等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加强政企银合作,拓展科技创新“朋友圈”。为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中国银行主动向科学技术部等部委争取指导支持,发布《科技金融“一体两翼”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服务科技企业“出海”,助力科技领军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国家高新区完善创新生态,一体化推进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和区域创新;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知识产权融资创新实验室,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引入知识产权数据库,发布“知识产权融资指数”;与多地政府开展风险分担业务,与各地科技主管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沟通机制和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协助政府引入民营资本和外国投资者,支持具有优势的园区骨干企业通过产品、技术联盟等形式扩大规模,促进园区形成支柱产业、拳头产品和特色品牌;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邀请两院院士、科研专家组建科技金融专家库,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高技术领域的研究投入,提升金融支持科创企业的专业化水平。
打造开放平台,搭建科技创新“生态圈”。开放合作是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银行紧跟各地主导产业的研发步伐,保持与科创企业家、投资机构负责人等密切交流,对内提升专业认知水平,对外建立通畅的信息共享及项目推介资源渠道,形成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共进的区域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目前,中行正在着力融入和共建各地创新开放平台,充分连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创投机构、产业园区和科技公司等外部机构,通过合作伙伴的应用场景获取数据和客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助力打造各类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激发人才活力,增强创新创造“源动力”。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中国银行积极优化金融产品服务,助力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针对科技人才创业需求,中行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试点推出“人才贷”产品,为科技人才提供专属个人经营贷款产品。搭建科技金融投融资一体化理财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质押融资、私募股权等服务,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依托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和丰富的国际业务经验,为来华和出国专家提供便捷周到的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
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天地宽。中国银行将坚定信心、砥砺奋进,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坚决履行国有大行责任,加大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良性循环,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开创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为增长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刘连舸 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文章:《瞭望》
(网络编辑:guest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