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融科技 >

打造科技与业务协同发展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以扬州农商银行为例

来源:中国银协 发布日期:2022-08-02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当前,拥抱现代科技成果、促进金融科技与业务融合、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众多中小银行改革转型的新方向。扬州农商银行于2019年启动了数字化转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数字化转型与业务深度融合仍存诸多难点

 

      从扬州农商银行的实践出发,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数据、场景、适配、人才等方面。

 

      数据治理难。在数据治理过程中,一方面,扬州农商银行按照传统系统的建设思路进行建设,虽然解决了部分数据共享的问题,但由于缺少数据层面的确权及业务层面的联动管理,数据的贯标、治理、挖掘、应用等仍受制于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无法保证数据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因急用先行、阻力较小等原因优先在平台端或集市端开展治理,而忽略了数据源头的治理,导致数据治理连续性无法保障。

 

      业技融合难。金融科技与业务场景的有效结合,是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突出难点之一。从市场展业看,如何在较短时间里,对批量的客户需求状况做到及时和精准识别;如何提高金融资源分配效率,精准区分和感知市场变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度;如何针对性敏捷开发新的金融服务产品,推动风控管理和有效的市场营销,都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撑。从自身发展看,银行业很多产品和服务是根植于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的,并且在流程管理上,前、中、后台各种组织之间如何平滑、有效对接,如何实现业务功能的实时自由集成与整合,这些也都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撑。

 

      价值适配难。首先,信息科技部门关注的重点往往是系统稳定性、技术先进性、数据可用性,难以站在业务价值实现的角度兼顾数据的易用性、准确性、时效性,由此提供的服务和支撑能力,往往与实际业务需求存在一定偏差,难以形成迭代更新的良好运营生态,继而导致价值错配。其次,在金融科技的实际运用上,往往重概念轻落实,缺乏技术层与业务层整体的战略规划,容易跟随大型银行追逐数字化转型的热点和噱头,忽视自身客群特征、业务结构以及“深耕本土、服务中小微”的经营重心。再次,技术条线与业务条线往往缺乏敏捷联动机制、相对割裂,业务条线管理部门与直接接触客户的一线团队的沟通不够频繁和深入,存在信息差,导致引进或研发的相关系统与一线营销人员痛点、难点关联度较低。

 

      人才集聚难。真正的数字化转型,非单一部门、单一项目驱动,而是组织、文化、流程、管理等全面变革,其中人的转变最为重要。缺乏专业性复合型人才一直是银行发展金融科技面临的最大难点,而实力较为薄弱的中小银行则表现更为突出,基本难以吸引或内部培养复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制约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进程。

 

      加强金融科技建设深化科技业务运用

 

      目前,扬州农商银行主要从前台场景引流、中台辅助决策、后台数据支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几个方面,在金融科技建设和运用上进行了初步实践。

 

      搭建“一当”互金平台,延伸服务触角。针对扬州旅游城市、三产占比高的产业特点,扬州农商银行聚焦餐饮、休闲、商超等客群靶向施策,打造“一当”互金平台。平台融合了线上贷款、商户收单、ERP管理、裂变传播等一体化实时服务功能,实现了获客线上化、验证前置化、审批自动化。系统综合运用智能身份识别、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通过多维数据交叉验证,让降成本、提效能、控风险成功实现。该平台自2019年11月上线以来,申贷总流量达92248户,累计授信38314户、45.98亿元,累计用信27622户、35.05亿元,收单日均交易笔数近10万笔,沉淀低成本资金近13亿元,获得扬州市金融科技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

 

      打造信贷辅助系统,重塑信贷流程。推进信贷全流程智能化平台建设,2020年获得省联社“信贷转型”竞赛第一名。该平台能够实现从客户贷前申请到贷后管理的全流程电子化处理,对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起到了显著支撑作用。平台自2019年11月上线以来,共进行178次迭代,主要构建了11类功能,实现了对客户基础管理、前端获客、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模块的全方位整合,由过去割裂独立的运作,通过模块串联转变成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覆盖所有服务客群,使得贷款运作更加顺畅、评判更加精准、操作更加高效,资产质量更加可控。平台上线运行后,一笔小额信贷业务从客户经理现场受理到总行授信审批结束平均耗时40分钟,客户经理通过系统的运用办贷效能提升了50%,在途贷款的周转天数由过去的9天缩短至目前不到2天。

 

      推进数据治理建设,深挖数据价值。自2018年起建设数据仓库,在数仓基础上引入大数据定量分析平台的建设。在数据源上,一方面对接省联社,申请各类业务接口200多个,包含征信、风险、身份核查、司法等;另一方面对接扬州大数据局,将社保、公积金、房产、婚姻等接口数据引入扬州农商银行业务系统,并进行清洗、整合、去重,通过数据分析盘活存量客户、挖掘潜在客户,为精细化风控和精准化营销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增强发展后劲。从外引和内培两个维度加强金融科技方面的人才储备。外部从科技公司、股份制商业银行引进专业人才,壮大科技团队研发力量,近3年共招聘科技型人才15名;内部通过深度融入项目建设,锻炼和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达到“建成一个项目,带出一批人才”的效果,目前扬州农商银行信贷辅助系统的风控模型思维导图就是由自己的员工完成。在此基础上,成立数字化转型兴趣小组,广泛聚集对科技赋能、数据分析感兴趣的年轻员工,在“学、懂、用”上循序渐进,形成科技人才懂业务、业务人才懂科技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三赋能”助推金融科技出实效

 

      在当前及近一段时期,扬州农商银行将重点围绕“三推进、三赋能”,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出实招、见实效。

 

      “三推进”。一是推进数据治理规范化。打破内外数据壁垒和数据隔阂,提升业务人员运用数据设计产品、精准营销和决策管理的能力,完善大数据平台、数据集市、数据中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安全、高效的数据底座。二是推进科技研发敏捷化。探索搭建包含业务、风险、科技等条线人员的敏捷研发团队,持续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敏捷开发体系,提升产品开发效率,缩短产品迭代更新周期。三是推进人才队伍专业化。通过社会招聘吸纳成熟人才,通过校园招聘构建后备力量,通过顾问、特聘等形式引进行业尖端智慧;制定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深化校企合作,注重从业人员科技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造就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专业人才,不断优化人员结构,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赋能”。一是赋能驱动方式。树立“数据驱动”理念,以前台业务创新需求为牵引,带动中后台优化资源配置,凝练业务创新全流程推进力,从数据资源积累、数据采集、数据清洗到智能化风控模型研发,形成数据驱动下的一体化作战能力。二是赋能产品创设。基于大数据深度挖掘客户需求,结合内外部数据多维度验证,不断优化线上贷的贷前准入、批量授信等模型,着力研发一批客户体验度好、接受度高的线上融资产品。三是赋能风控技术。加快转换零售金融风控的底层逻辑和方法论,逐步摆脱过于依赖客户财务、流水、收入等信息的传统做法,依托全场景、全方位互联网应用所沉淀的“高频、高维、高可信”行为数据,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实现对长尾客户的主动授信服务。

 

      作者:臧正志(江苏扬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网络编辑:guest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