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融科技 >

创新防范两手抓 金融服务更安心

来源:交通银行 发布日期:2022-06-24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各种金融科技创新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快速改变着传统金融行业的业务生态。与此同时,新兴技术自身存在的技术风险以及金融业务的业务风险也使得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维护金融安全,给监管部门带来了较大挑战。

 

 

      为平衡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2019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以北京为试点推出了适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即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放松监管规定,给予创新应用更为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从而减少创新的规则障碍,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摒弃了传统“一刀切”简单模式,在划定刚性底线的同时,设置柔性边界,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建立刚柔并济、富有弹性的创新试错容错机制,增强监管包容性;同时,突破传统“政府监管+机构自治”模式,引入“多元联动”公众监督机制,让金融消费者、新闻媒体、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监督,从而提升监管有效性,构建机构自治、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四位一体”金融创新安全防线。

 

 

      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杭州、苏州、雄安、广州、成都、山东等多个省市的158个创新应用经中国人民银行公示后进入测试运行阶段,这些创新应用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既有持牌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合作申请,也有科技公司直接申请。

 

      在创新应用对外服务、测试运行的过程中,消费者可以通过社会监督渠道,在创新应用的官方网站、微博、APP、营业网点等线上线下渠道进行投诉反馈,从而推动创新应用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测试运行,帮助测试机构完善测试产品和服务。

 

 

      目前,交通银行有6个创新应用经过公示纳入测试运行,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隐私计算、音视频等技术赋能风控、收单、渠道服务、营销等业务领域。其中,“基于多方安全知识图谱计算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图像隐私保护产品”和“基于隐私计算技术的银行卡营销服务”3个创新应用结合隐私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至中小微企业融资、收单风控、营销等业务领域;“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线上金融服务渠道”和“远程视频银行服务”2个创新应用基于流媒体、音视频技术,优化非接触式金融服务,提高渠道服务效率;“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园区综合金融服务”则应用物联网、大数据、隐私计算技术赋能企业融资、收单、支付服务,搭建企业园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发展和应用,为企业探索新技术提供了便利,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和效率,对于金融创新企业、金融消费者以及监管机构都具有显著价值。未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实践应用也将进一步助力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网络编辑:guest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