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融科技 >

青岛农商银行:做好数字时代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答卷人”

来源:中国银协 发布日期:2022-06-2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化时代、电气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后,开始正式迈入数字化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下,数字化转型变革既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也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如何抓住数字时代的新机遇、切实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银行能否赢得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时代的“必答题”

 

      面对数字时代宏观政策层面的积极引领、行业竞争的持续加剧和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银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共同面临的“必答题”。

 

      (一)政策层面持续引领。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持续加大,“数字化”在国家顶层设计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2021年3月,国家层面正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2年1月,国务院聚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对金融业提出了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要求。在金融管理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在2019年和2022年分别制定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充分借力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银保监会2022年1月出台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直接为银行及保险公司落实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具体指引。

 

      (二)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数字时代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力。一些前期在金融科技领域投入较大的大型商业银行,都已提前拥抱数字化并走到了行业转型的前列,部分银行甚至已经组建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以充足的金融科技资源快速支撑业务的线上化和智能化服务,建立起巨大的行业竞争优势。新兴互联网银行及民营银行借助其股东提供的强大的金融科技力量和流量入口,也在快速挤压传统银行市场份额。数字时代,金融与科技的持续融合,不断推动着金融服务下沉和长尾客户线上化拓展,银行传统的线下化经营优势逐步被蚕食。农商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前期投入不足,金融科技水平整体偏低,数字金融服务能力偏弱,如不能积极借助数字化进行深化创新,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以及被市场边缘化的风险。

 

      (三)客户需求日趋多元。进入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线上化、智能化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物理隔离”“线上连接”的社会生活方式,使人们普遍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数字时代体验,线上化的行为习惯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同时,伴随着新设银行的不断增多和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市场金融服务主体和服务平台持续增加,导致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可选择范围不断扩大,众多年轻化的客户群体已逐步习惯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金融服务。而且,金融服务的线上化迁移,使得服务内容更加透明,具备直观的横向可对比性,服务体验越来越成为客户服务选择的关键因素,这也使得客户对金融服务可得性、便捷性和时效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银行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客户新的、多元的服务需求,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家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要做到“有的放矢”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农商银行等中小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不同,在人、财和技术资源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客观条件限制下,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投入大量资源的方式组织实施全局性的转型工作。因此,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更加适合采用小步快跑、重点突击的循序渐进式的转型路径,立足自身实际,聚焦重点领域,稳步、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

 

      (一)从思想认识转型着手,做好转型顶层设计。数字化转型从表面上看是银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推动服务的线上化和智能化升级,但其本质内涵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转型。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必须首先从管理决策层开始,自上而下推动全行层面意识形态领域的认知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全行转型整体设计与规划,从而为转型工作的开展统一思想、统一方向、统一路线、统一步调。

 

      (二)加强数据治理,推动数据资产沉淀与应用。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战略性资源,是数字化金融的核心驱动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已将数据作为和劳动、资本、土地、知识等并列的重要生产要素。银行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据资产的支撑,稳步推进“业务数据化”到“数据业务化”是实现数据资产积累到数据资产挖掘的必经之路。农商银行大多拥有广泛的原始客群和庞大的历史业务数据,但这些数据没有经过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梳理,无法转换成赋能业务发展的有效数据资产。因此,数字化转型要从数据治理入手,健全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和制度流程,持续推进数据标准化落地,强化数据质量管控,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数据治理体系。在此基础上,着力推动数据在客户营销、风险防控、经营决策、运营管理等领域的分析运用,持续加大数据挖掘力度,充分发挥数据价值,让海量数据“活起来”。

 

      (三)提升网点质效,推动线下渠道智能化升级。进入数字化时代,营业网点仍然是银行重要的渠道资源。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不能单一追求线上化的转型发展,而是要同步借助数字化手段,不断优化网点服务流程,提升网点服务效能。线下渠道应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效益为目标进行优化布局,通过控制总量、激活存量、动态调整、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高效益,形成渗透全辖、辐射到位的网点分布体系以及人工网点、自助网点和虚拟网点相辅相成的服务网络。通过利用智能化的技术和手段改造现有厅堂服务流程和客户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四)发挥增量思维,寻求线上转型突破口。银行传统业务受监管和风控要求的限制很难完全实现线上转化。同时,农商银行受业务规模和科技能力的制约,无法在金融科技各领域全面出击,也不可能等到技术掌握成熟,大数据积累和应用条件完备后,再开展线上转型工作。因此要牢固树立增量思维,把寻找适合线上化发展的新业务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循序渐进,逐步提升金融科技应用和智能产品研发。要依托现有线上平台,以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为抓手,快速丰富各类线上产品和服务,将原先需要在物理网点才能完成的银行业务逐步转移至线上。要重视线上应用场景搭建,将金融与各类生活场景结合,借力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智慧政务、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市场等场景生态,持续推进场景金融建设。

 

      (五)搭建智能平台,加强线上风险防控。伴随着数字化转型中的业务线上化和新技术的应用,线上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变得隐蔽性更高、波动性更大、传染性更强,模型错误、网络攻击等技术性风险也将逐步凸显,这对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充分增强风险意识,积极借助多方数据和多维分析工具,打造智能化的风险管理平台,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要着重推进智能反欺诈平台建设和欺诈风险的一体化管控,加强反欺诈模型研发,形成对多产品、全流程的统一欺诈风险管控能力,对线上化服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实施有效识别和拦截。

 

      三、青岛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探索

 

      自改制成立以来,青岛农商银行始终高度重视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的建设工作,分两大阶段逐步推进自身数字化经营发展。在2019年A股上市前,通过围绕客户金融行为线上化的新需求,在数字化金融服务建设上完成了线上化渠道服务体系的整体布局,为金融服务延伸和产品创新构筑了支撑平台,建立了自身线上化经营和服务能力。2020年,青岛农商银行启动数字金融的第二阶段建设工作,提出了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思路,通过成立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制定《青岛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等方式,自上而下对数字化转型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明确了“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最佳的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目标,确立了“对外智能化服务”和“对内数字化管理”两条数字化转型主线,着力推动青岛农商银行全面向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通过长期以来在数字金融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尝试,青岛农商银行在一些重点领域的转型成果不断显现,为赋能全行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数据治理与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在数据治理方面,通过健全数据治理制度流程、建立数据质量检核体系和数据治理平台,完成了专项数据治理,形成了数据质量闭环管理,快速提升了全行重点数据质量。在数据融合方面,构建了以数据整合平台、数据运营平台、数据API服务平台和外联数据平台为一体的数据平台体系,实现了内外部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有效整合,打破了数据孤岛壁垒,为数据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在数据应用方面,初步构建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风控、数字化决策”三位一体的数字化应用体系,实现了客户群体的精确定位、客户偏好的有效细分和客户营销的精准触达。

 

      (二)大数据智能信贷体系成效初显。借助大数据应用技术,青岛农商银行积极推进智能信贷体系建设,通过融合不同数据源、创新应用模式,针对特定行业数据源和业务场景,向客户提供便捷化的线上信贷金融服务。大数据智能信贷体系已实现对传统信贷业务风控技术和服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突破了传统金融信贷中信息不足的瓶颈,有效提升了线上信贷业务的风险防控能力。借助大数据智能信贷体系,青岛农商银行先后推出“市民信用贷”和“税e贷”两大类特色互联网贷款产品,并针对不同客群持续创新线上贷款子产品,线上贷款累计授信达200余亿元。

 

      (三)物理网点服务走向智慧高效。围绕推动网点功能由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的目标,青岛农商银行持续推动线下网点智慧化转型。通过布设智慧柜员机、便携式柜员机、智能PAD等智能服务设备,累计建设智慧网点327处,实现了93%的营业网点的智慧化改造。通过功能分区、业务分流以及智慧柜员机与服务人员之间的有效协同,推动了厅堂服务“六化”管理,实现了各类业务无缝隙衔接办理,有效提升了厅堂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效能。

 

      (四)农村服务得到有效延伸。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办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积极借助金融科技推进农村地区服务便利化,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将政务服务接入前期在广大农村地区布设的“小微云支付终端”,推出了“小微云支付终端+智慧厅堂+政务派出柜台”三位一体的“政银互联e站通”服务平台,使金融与政务服务场景相融合,形成了覆盖青岛市90%以上行政村的服务圈,让居民实现足不出村即可一站式办理“金融+政务”服务,打通了政务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五)跨界融合打造场景金融。秉承“开放金融”的理念,青岛农商银行积极开展外部合作,将金融服务主动融入各类民生服务场景,探索推进场景金融发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出行上打造了“ETC智慧平台”,并先后推出“ETC无感加油站”“ETC智慧停车平台”“ETC无感停车系统”等服务,实现场景金融领域的新探索。

 

      未来已来,时不我待。面对时代和行业发展大势,农商银行唯有积极拥抱、主动求变,方能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转型道路,才能在数字化转型的洪流中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作者:刘仲生(青岛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网络编辑:guest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