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融科技 >

用金融科技创新强化数字化监管

来源:中国金融家 发布日期:2022-05-30

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下称《规划》),这是央行发布的关于金融科技发展第二阶段的具体规划。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与各方监管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通过多措并举有序引导我国金融业运用数字技术促进改革,提升监控金融风险有效性,完善金融标准化发展,推动我国金融科技行稳致远。《规划》将成为新阶段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总体框架,将推动我国金融业核心竞争力整体增强。

 

与上一轮规划相比,此次《规划》更顺应了数字经济当下的发展阶段,目标任务更加具体清晰,保障措施更加坚定有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步入更高质量的新发展阶段。

 

首先,《规划》明确了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和原则,提出遵循“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原则。在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布局了数字产业发展、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普惠发展等领域,《规划》契合“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领域的内容,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更易于发挥出金融科技赋能的作用,在促进金融转型的过程中,提升服务经济实体的效能。

 

其次,数字经济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产业数字化发展催生出的新业态形成了基于数据要素的新生产关系,进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数字经济扩容过程中,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推动我国金融业适配新生产关系,依靠金融科技形成的新业态则是当前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加深加快我国金融结构性供给侧改革,解构技术、价值和风险要素之间的关系,则是金融科技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更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最后,绿色生态、普惠发展是重点领域。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政府、平台、企业、用户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到共享数字经济中来,赋能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成了绿色、共享驱动下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引领着金融科技创新的改革方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就业”是“稳经济”“稳社会”的关键枢纽。中小企业是“稳就业”的主体,中小企业稳,就业就稳。金融科技创新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则基于包容性理念,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高效和与其收入水平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以达到帮助中小企业稳定经营的目的,从而实现“稳经济”“稳社会”。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实现金融“血脉”融入新经济业态中不可或缺的助力,推动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规划》中在监管方面重点提及“强化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对金融科技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的目标。这就需要对金融科技创新与我国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进行再理解再深化。

 

首先,金融科技创新有利于形成高效的金融监管环境。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产品打破“次元”具有了数字化的形态,空间距离的消失使得行业、市场的边界愈加模糊。业务关联性更强、资本流通效率更高等现状,也使得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增加。而基于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的金融科技在监管方面的应用利于形成有效的监管手段,借助API技术、数据标准化等方式,构建起实时监控体系,随时掌握机构、行业信息,拉动监管从事后监管变成事中甚至事前监管,提高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金融科技的监管应用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可借助科学的统计方法和预测手段,提前运算出风险变化趋势,更利于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其次,金融科技创新利于形成更主动的监管模式。在监管中,金融机构、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是三个主要的参与主体。金融机构通过建立与监管者的互通机制响应监管的需求,监管者运用技术手段将金融行业与经济稳定检测紧密结合,最终,政策制定者结合经济金融形势制定相应政策。在这个逻辑链中,满足监管的需求已经可以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但在将金融业与经济大势检测的有机结合方面稍显被动,从而影响政策制定的效率。主要原因在于金融科技创新所需要应用的基础设施仍需继续改进。这也是《规划》中提出“打造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题中之义。提高算力,健全风险管理机制,都利于实现监管效率的显著提高。在科技创新发展之中,效率的提升则促进监管向更主动转变。

 

最后,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监管二者动态发展,相辅相成。目前,国际国内对经济金融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建设有效的金融风险防火墙则需要持续不断的金融科技创新,同时,金融监管亦需不断完善机制建设、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科技创新发挥高效、及时的技术优势,赋能金融监管的预警能力;金融监管通过机制反馈、政策实施为金融科技提供创新改革方向。这两者在经济金融的发展之中相互促进、动态发展、相辅相成,这也将成为创新和改革的不竭动力。

 

总体而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目的,金融有效监管是保障,金融科技创新是途径,基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是继续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秉持技术驱动,促进金融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发展;二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适配性,形成科学有效的架构部署;三是促进金融科技与普惠发展的融合,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体验,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发挥技术赋能优势,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开展碳核算,稳步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五是秉持金融监管的适应性和包容性原则,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在监管领域的应用,加快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贯彻金融领域包容、公平的准则,增加社会整体的获得感;六是增强金融监管的协同性,加强区域间、国家间的监管合作,建立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依靠金融科技创新、金融标准化拓宽金融监管的边界。

 

(作者陈治衡,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网络编辑:guest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