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融科技 >

联接创造价值 凝聚产业力量服务乡村振兴---中国银联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实践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日期:2022-05-28

      中国银联秉承“联接创造价值”的愿景,致力于建立和运营统一、高效、安全的银行卡清算网络,推动银行卡及支付业务发展,并以此为核心提供相关专业化服务和金融科技服务,共建开放生态,打造数字网络。为落实七部委《关于组织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筹领导下,中国银联充分发挥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在支付清算领域的枢纽协调作用,联合相关成员机构、产业合作方积极深耕地市及以下支付市场、持续加大乡村业务投入,推动构建面向三农领域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支付及金融科技服务体系。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以金融科技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联合产业各方,构建“共建、共研、共用”的技术合作机制
 
      为了更好地联动相关银联成员机构的专业力量,中国银联联合农、工、建、交、邮储、兴业、华夏、浦发等8家商业银行,银联商务等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及中金金融认证中心、银行卡检测中心两家技术检测实验室在银联技术管理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了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专项工作组,共同探索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规划和路径,并于2021年10月在成方金融科技论坛上发布了《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研究报告》,扩大了行业影响力。遵循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国银联配合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以下简称“金融科技联盟”)于2022年4月成立了金融数字化转型工作专委会,并依托专委会相关共建单位共同研究、探索和建设基于金融惠农数字服务的相关金融团体标准及基础技术平台应用。
 
      二)落实攻坚任务,设计农村金融服务相关基础技术规划及数字化发展蓝图
 
      中国银联积极落实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印发的《通知》相关部署,围绕《通知》提出的四大主要任务,结合《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打造数字绿色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向,设计针对“三农”领域及农村金融市场的全场景农村金融服务相关技术规划和数字蓝图,探索运用分布式架构、API开放程序接口、公共服务组件等创新技术,通过弹性化、组件化、原子化及可扩展的底层基础架构,为惠农数字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落地提供基础技术和平台支撑,并通过数字渠道强化服务与能力的聚合输出,进一步提升惠农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助力构建普惠、便捷、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三)凝聚行业共识,构建“行标+团标+企标”的多层次技术标准体系
 
      根据人民银行在乡村振兴领域的金融标准相关部署,建立以“金融行业标准为准则、金融团体标准为补充、银联企业标准为方法”的多层次、多维度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凝聚产业底层共识,助力相关业务、服务、资源、数据的互联互通,更好地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总体建设落地。一是金融行业标准方面,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银联联合相关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农业科技公司正在研究制定金融惠农数字营业厅应用规范,明确金融机构结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以数字营业厅模式开展惠农金融服务的相关技术、安全要求;二是金融团体标准方面,依托金融科技联盟数字化转型工作专委会,从惠农数字金融服务的多样性、覆盖面、可得性等方面,建立相关服务评价体系,形成金融团体标准;三是银联企业标准方面,结合银联金融惠农数字营业厅平台建设研制相关企业标准,明确数字营业厅平台的技术接口、业务流程、数据要素等。
 
      二、发挥银行卡清算机构的枢纽作用,建设全场景惠农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平台
 
      (一)打造金融惠农综合服务门户
 
      中国银联将基于云闪付APP及商业银行掌银等金融APP设立金融惠农服务数字营业厅专区,打造集供应链金融信贷、农村智慧金融、金融民生综合服务等涉农金融基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门户,通过后端与商业银行的服务内容进行对接、前端与各涉农服务机构(如各地农商行、农业科技公司等)进行“一对一”对接,满足不同受理场景需求的同时实现金融服务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二)贯通农村场景金融和数据活水
 
      银联积极探索惠农数字金融服务场景,一是联合商业银行推进农村地区各类金融服务点的资源复用,推进各类智能终端设备在农村金融服务点的推广应用,将合作银行在存款、贷款、理财、国债购买等领域的服务内容引入农村地区。二是联合农业科技公司设计研发对农业企业进行信息建档的相关技术,开展农业种植、养殖数据的大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探索对涉农用户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助力商业银行打造应用于农村地区的金融创新服务产品。三是基于银联自身在大数据建模及数据标准化方面的成熟经验,结合卫星遥感、电子标签、定制化电子项圈等技术,对涉农类生产要素数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开展多维度数据分析,进一步夯实农村金融服务的信息化基础。
 
      三、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的创新模式,打造金融科技赋能“三农”领域的最佳实践
 
      (一)打造乡村场景的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助力农业产业全链条的信息化发展
 
      1.聚焦农产品统购统销的痛点难点,以平台和技术赋能金融机构相关服务提质增效
 
      金融科技赋能农村产业方面,银联通过实践形成了农产品收购“支付+管理”的寿光模式。山东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蔬菜种植面积70万亩,每年总产30亿公斤。中国银联联合银联商务、当地农商行,打造了农产品收购平台,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支付结算、订单管理、电子对账和数据增信等服务,同时帮助金融机构做好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信贷服务。平台已累计拓展商户2137户,绑定农户约7.6万户,交易笔数15.3万笔,交易金额31.5亿元。实现银行资金净流入超20亿元,整体资金沉淀率提升至30%。同时,结合宁夏地区的枸杞购销业务,平台定制了智慧电子秤收购解决方案,实现了订单电子化和支付移动化,解决了企业枸杞收购支付繁琐的问题,收购资金结算所需人力投入减少约50%,单次结算提速60%,鲜果损伤率降低3至5个百分点。
 
      2.依托银联卡产品的创新能力,助力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实现普惠
 
      在金融产品服务农业主题方面,银联积极贯彻落实人民银行相关指示精神,联合17家全国性银行推出了小微企业卡、乡村振兴卡,为小微企业、涉农经济主体提供移动支付结算、融资贷款和信息化建设等服务。一是结合小微企业经营业主、农村居民生活需求,为其提供保险服务、法律咨询、医疗咨询、出行服务等基础权益。二是联合商业银行共同投入,持续向持卡人减费让利,借记卡单卡费用最高减免近200元。三是创新打造乡村振兴卡的涉农信贷“A+B”模式,做实卡的农村信贷支持功能。
 
      截至2022年3月底,小微企业卡发卡机构共37家,发卡量超过3000万张,乡村振兴卡发卡机构超226家,发卡量超过4800万张。结合“A+B”模式发行乡村振兴信用卡超60万张。
 
      (二)夯实农村民生服务的基础支撑,打通便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银联推出了助农取款业务平台,为商业银行开展助农取款、助农转账和现金汇款等基础性服务夯实基础,支持不同机构、不同业务类别的灵活组装和扩展,更好的满足全国各地区的区域化、个性化需求。同时,银联会同相关地区的商业银行选取经营规范、运营稳定的合作商户(如供销社、百货公司、农资连锁店等)建设金融助农综合服务点,并不断优化完善助农服务种类,实现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取款、转账、公缴云账单、农产品收购服务、申卡登记、定活互转、贷款申请等金融服务。
 
      下一步,中国银联将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部署以及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印发的《通知》精神,按照人民银行的统筹部署,依托北京市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中国银联技术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框架,联合银联技管委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组相关合作单位的专业力量,持续加大投入、深入研究,稳步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相关方案研制、渠道整合、内容设计、平台建设及试点地区落地等工作,全力打造具备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的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行业最佳实践。
 
(作者涂晓军系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

    (网络编辑:guest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