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融科技 >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伊和塔拉嘎查的 集体经济“牛”

来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发布日期:2020-12-11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特别是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之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伊和塔拉嘎查集体养牛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牛”经济,探索出了一条“党支部引领+集体筹资+群众入股+合作社经营”的鲜活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伊和塔拉嘎查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巴嘎塔拉苏木政府所在地南10公里处,是典型的农牧业结合发展嘎查,交通便利,国道304贯穿嘎查南北。嘎查有172户472人,嘎查“两委”成员7名,党员27名。总土地面积2.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4万亩(水稻800亩)、林地面积0.46万亩、草地面积1.5万亩、水面面积600亩。2019年人均纯收入8400元,大小牲畜存栏2120头(只),其中黄牛1500头,羊620只。

近年来,嘎查“两委”班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的新路子。2019年8月15日,通过党支部引领、集体筹资、群众入股、合作社经营的模式创办集体养牛专业合作社,全嘎查村民用99亩土地拆价20万元入股,嘎查集体用45万元高铁征占土地集体补偿款入股,14个村民筹资132万元入股,新建200平方米管理用户、5000平方米棚舍,现存栏320头牛。在收益分配上,将50%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10%作为合作社社员培训费用,40%按入股比例分红。今年出栏135头牛,收入达到243万元,其中集体收入达到24万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农牧民收入。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伊和塔拉嘎查集体养牛专业合作社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经验做法和成效却十分明显,也深得群众信赖,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一)强组织、夯根基,支书直播“牛”
伊和塔拉嘎查是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苏木嘎查集体经济最薄弱的村子,党支部书记杨光在这里出生长大。退伍后,杨光外出打拼,在通辽市里开宠物店,生意做得有声有色。2018年村“两委”换届,苏木动员杨光回村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一番深思后,杨光毅然回到家乡,当年6月,担任伊和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就深刻地感受到,“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建强组织,形成合力,才会凝聚群众,激发发展动力”。为此,他从加强嘎查“两委”班子建设抓起,充分发挥嘎查党组织战斗堡垒、先锋模范、榜样引领作用,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党组织活力。坚持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实行党员日常积分管理办法,定期通报党员表现情况,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这一系列举措,确保了嘎查两委班子的向心力不断增强。

组织强起来了,带领大家致富的核心力量也就有了。新“两委”班子研究决定通过开办养殖合作社发展规模化养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伊和塔拉嘎查距离伊胡塔牛市只有几分钟路程,合作社可借助牛市资源。2018年年底,当要建合作社的消息传开后,伊和塔拉嘎查立刻炸开了锅,村民的不解和质疑扑面而来。为把合作社办成,杨光带着党员走遍村里各家各户。虽然有碰壁、有委屈,但从未气馁。他们像陀螺一样忙碌,慢慢地,主动找他了解合作社相关情况的人多了,村民逐渐从不理解转变为信任、支持合作社。次年8月15日,由党支部和党员领办的伊和塔拉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军装虽脱,军魂永在。杨光说:“回乡之前,我也犹豫过、动摇过。但部队培养我5年,到地方了就要为地方、为家乡做点事。”入股那天,杨光率先掏出20万元,“我不给自己留后路,我就是要全身心地做合作社。”杨光以军人果断的执行力让村民看到了他的决心。

从筹备合作社开始,杨光就特别关注村里养牛好、会选牛、会配种、会给牛看病的人才。今年54岁的包海明是远近闻名的“牛经纪人”。杨光动员他和自己一起把合作社建起来。拿不定主意的包海明,向儿子征求意见。“以后合作社规模化养牛是趋势,这是好事。”儿子的一番话打消了包海明的顾虑。他卖了10多头牛,加入合作社,负责和其他社员选牛。此外,他还在合作社喂牛,一个月能赚3000元工资。“合作社这么多能人,好好干,不挣钱才怪呢!”包海明对合作社信心十足。包括杨光在内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带头入社,14个人抱成团,一心要把合作社做成、做好。合作社成立之初,没有办公地点,一群人就挤在一辆报废的公交车上办公。热时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滴,冷时晚上值班裹着棉被都会冻得发抖。条件虽艰苦,但他们干劲儿十足。当初用树枝在沙地上画的合作社规划图,如今已在100亩沙坨子地上建起来了。

不懂就学,到伊胡塔牛市学、到养牛的村民家里问,杨光一点点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为打开销路,他把时下流行的“直播”运用到卖牛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我们村的养牛合作社,也是我们村的‘活牛超市’。”伴着阵阵哞哞声,杨光的直播开始了。“我们将母牛、公牛、犊牛分栏饲养,将体重、品种相同的牛放到一起明码标价,通过‘快手’直播卖牛,就像超市卖东西一样。区别于传统集市交易,‘活牛超市’让牛天天上市。”仅2019年11月17日一早,合作社就卖了26头牛。“这是新建的直播间,我们挑选两名村民进行蒙汉双语直播黄牛饲养全过程。我们还要和大企业合作,现在已有两家企业和我们谈合作的事。”合作社刚起步,杨光对未来还有许多规划。

(二)提素质、兴文化,乡风文明“牛”
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创新工作载体,抓好宣传宣讲,利用各类宣传栏、文化墙、宣传展板等阵地和媒介,广泛宣传和普及党的理论政策,提升广大农牧民思想觉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邀请党校教师、农牧业专家、苏木干部、支部委员、致富能手、志愿服务队等,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讲堂、微信、快手等载体,用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的语言,进行“面对面”“点对点”式宣讲和政策解答,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常态化开展“五美一示范”主题评选活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推行“家庭记事本”模式,帮助群众学会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修建了10公里的水泥路,辖区道路实现全硬化;维修路灯30盏;统一更换门牌店招112块;新打饮用200米深水井1眼,供辖区农牧民饮用水;新建公厕1座,完成34户水冲式户厕;协调专项资金50万,购置1台环卫清洁运输车,投放垃圾桶100个,3天清理一次辖区垃圾,5名保洁人员每天清理国道两侧垃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风文明实在是“牛”。

比如,在农牧民素质提升方面,聚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把“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作为基层文明实践的集中发力点,坚持“借外力”与“强内力”相结合,对接群众需求,设计服务项目,探索推广“五比五争”(比勤俭持家、争当厉行节约的表率,比艰苦创业、争当勤劳致富的表率,比尊老爱幼、争当感恩尽责的表率,比诚实守信、争当崇德向善的表率,比遵纪守法、争当文明言行的表率)好家风建设工作模式,激发基层群众参与热情。

又如,在培育特色文化方面,成立了草根文艺队,每年春节、元旦、“三八”妇女节、“七一”等节假日,以嘎查为单位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宣传政策、提升农牧民素质。通过评选表彰致富典型户、脱贫示范户、移风易俗先进个人、乡村好人、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志愿者、牛经纪人等“五美一示范”活动,真正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同时推行家庭记事本,引导群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并以嘎查为单位进行业务培训,让群众学会填写记事本,组织驻村包联干部经常入户监督指导,让群众长期坚持下去。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实行志愿者固定活动日制度,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环境卫生整治、爱心帮扶、宣传政策、参与嘎查集体工作等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初以来,已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50场次,参与志愿者2000余人次。为确保村规民约真正执行到位,以自然小组为单位成立专门工作组,每月对各家各户执行村规民约情况进行评分,及时予以公示,接受各方监督,使遵章守规成为农牧民的自觉行动。

此外,在志愿服务方面,实行志愿者固定活动日制度,组织嘎查志愿者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队义务清扫街路卫生,帮助孤寡老人拾掇院落,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少不了队员们的身影。时值春耕时节,曹雅君家要建牛舍发展养殖业,平日里乐于助人、勤劳肯干的她也得到了左邻右舍的爱心回馈。沿着村户中间街道望去,路面和道路两侧看不到垃圾杂物,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拾掇得整洁有序,而这一切大都归功于村里自愿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既是为民服务的“志愿者”,又是文明乡风的“传播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保持整洁的环境卫生是我们每位村民的责任,所以我自愿参与到义务清扫村路卫生的队伍里来,既锻炼了身体,又为改善村子里的环境卫生尽了一份力。”今年62岁的曹雅香介绍,他们在服务队队长满小的带领下,不仅“自扫门前雪”还管起了“他人瓦上霜”。这支54人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除了清扫村里道路、整理村容村貌,还在农忙时节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老弱病残、劳动力匮乏的村民除草收割,同时,还担起了庭院美化指导、家风家训传扬、家庭矛盾协调的任务,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抵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

看到村里的卫生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满小很是欣慰。几年前,村里许多路段时常被垃圾堆“侵占”,通常都是雇人来处理。自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村里环境变了,服务队清扫卫生的身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村民们逐渐形成了保持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大家不仅不再乱扔垃圾,还会主动的拾起身边的垃圾集中处理,爱护环境、保持整洁已成为全村百姓的共识。他们在维护好自家小环境的同时,更多的是想为村里出一份力。服务队队员们不光打扫卫生,还经常开展献爱心活动,帮扶那些家中困难的村民。建设美丽乡村,做好村容保洁是一项重要内容。村庄因文明而美丽,生活因有序而美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辛勤付出的志愿者,他们用拳拳爱心,传播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领着村民们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也因此成为乡村里最美的身影。
(三)建基地、增技能,发展潜力“牛”
科尔沁左翼后旗是远近驰名的“黄牛之乡”,是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多年来大力发展养牛产业,不仅帮助当地农牧民实现脱贫增收,为科尔沁黄牛打响了名号。伊胡塔牛市成立于2010年8月,最初就是为了给周边农牧民提供便利,连接市场,搭建一个当地的黄牛市场交易平台。以前科左后旗的农牧民卖牛难,需要到开鲁或吉林等地跨市卖,运输成本大,价格不透明,对贫困户而言进入市场门槛太高。牛市成立后,这里培养出一批专业的“黄牛经纪人”,他们作为中介,主要负责连接市场和当地农牧民,让牧民们的牛有销路,在家门口就可以和各地买主进行交易,成交后买卖双方各支付牛市20元,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费用。据了解,每月有12个交易日,上午十点准时开市。为保证交易牛的健康状况良好,牧民需在开市当天提前把牛送到牛市进行体检,整个市场一万多头牛,全查完一遍需要至少一个半小时,确认无病后方可入市。

嘎查借助辖区内建立的各类企业和合作社,引导农牧民群众学技术、长本领,拓宽增收渠道。在“家和农牧业有限公司”和伊胡塔黄牛交易市场建立了新时代农牧民培育基地。家和农牧业有限公司培育基地主要针对农牧民的种养殖能力进行培训,开设了以农业设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通过培训蔬菜种植技术、农村电子商务服务、黄牛养殖技术培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家和农牧业有限公司培育基地建立以来,已对农牧民进行培训8000余人次。在这两个新时代农牧民培育基地的示范带动下,伊和塔拉嘎查农牧民种养殖技术、经营发展理念、生活理财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收入明显增加,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科技服务,不断实现传统农牧民向新型职业农牧民的转变,有效提高了农牧民综合素质。借助伊胡塔黄牛交易市场更好的对接大市场,提高农牧户黄牛养殖效益,培养了3000多名牛经纪人,实现交易牛总数超50万头,年交易额超50亿元。

三、启示与思考
伊胡塔嘎查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绩,我们从旗委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中或可得到几点启示:

(一)抗实责任,方向明确
一是争取政策支持。旗委积极向上级争取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重点抓好7个示范嘎查村的集体经济工作,制定了《科左后旗扶持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指导7个嘎查村逐村制定完善集体经济发展方案,推动农牧业产业项目在嘎查村落地,为其他嘎查村作出示范。对缺乏稳定收入的嘎查村,积极协调财政、农牧、扶贫等相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二是加强嘎查村班子建设。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新一轮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由29名处级领导带队,走遍全旗262个行政嘎查村和808个自然村,共排查确定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40个,采取1名处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名苏木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旗直机关单位结对的“四个一”措施推进整改,目前已整顿提升30个,完成旗级验收20个。开展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班,将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列为重要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强嘎查村班子建设,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强化督查考核。结合脱贫攻坚半年考核,组成两个考核组,采取抽查的方式,对全旗15个苏木镇30个嘎查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理顺集体经济收入概念和经管站账目,确保数据统计口径统一。会同旗财政、农牧对上级有扶持项目的嘎查村项目进展情况定期进行跟踪指导。

(二)优化产业,因村施策
一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嘎查村集体耕地、草牧场、林地、水面、矽砂等集体资源通过开发、发包、租赁等方式,收取租金,增加嘎查村集体收入。结合土地确权工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每个嘎查村不高于5%比例,全旗共回收机动地24.2万亩,作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形式。二是发展主导产业。依托科左后旗黄牛主导产业优势,通过对嘎查村闲置土地的再开发,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建设养殖小区,发展黄牛养殖。同时,采取托管代养的形式,养殖小区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提供代养“铁牛”服务,每年给贫困户按比例分红,实现了嘎查村集体和贫困户“双增收”。三是推进光伏项目。会同旗发改委积极推进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建设。目前第一批68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已完成建设并网发电,覆盖74个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预计每个嘎查村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四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党组织牵头,深入挖掘自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发展全域四级旅游经济。如散都苏木草甘沙漠旅游景区,现已获批国家AA级景区、国家4星级房车自驾营地。自景区成立以来,村年均集体经济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五是发展民族特色产品。结合民族地区优势,发展奶制品、马头琴、手工艺品等合作组织,嘎查村以土地、厂房、资金等形式入股,农牧民以劳动入股,获利按比例进行分成,实现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仅此一项,各嘎查村增加收入在1万元以上。六是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围绕肉食特色产业,领办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建立“支部+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联结机制。如巴嘎塔拉供销合作社,推行“大合作社”理念,17个嘎查全部入社,以“统购统销”的方式,合并各嘎查农资需求成大订单,搭建农牧户与农资厂商“直通车”,实现农牧户降低生产成本和嘎查村集体返利的双重经济效益。

(三)加大投入,规范发展
一是整合相关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以奖代投、项目资助等方式,向重点嘎查村倾斜。争取上级扶持嘎查村集体经济资金787.5万元,投向有集体经济基础、发展潜力大、“两委”班子战斗力强的7个嘎查村。二是健全制度,确保规范运行。会同旗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在向各苏木镇、嘎查村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并重新印发了《科左后旗嘎查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试行)》,确保嘎查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有据可依,做到嘎查村集体经济收益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帮扶贫困户,确保将资金使用在“刀刃”上。深化“532”工作法,严格按照程序决策嘎查村集体资金用途。发挥村务(事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大力推进嘎查村“三务”公开,接受党员监督,确保集体经济资金运行安全。
而单就伊胡塔嘎查而言,它的后续发展我们考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深做细做实。

一是加强理论知识普及。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讲,重点突出总书记在内蒙古和参加内蒙古代表团讲话精神,党在农村牧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方针政策,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靶向宣讲。将涉农涉牧部门行业的专家、业务骨干充实到宣讲队伍中,广泛组织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主渠道作用,依托新媒体,多组织“土味儿”宣讲,创新宣讲模式,不断扩大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是健全引领带动体系。做好农牧民素质提升工作,关键是要发挥好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的牵头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嘎查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要把农牧民素质提升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亲自上手、亲自推进、亲自落实。要发挥“党员中心户”“产业指导员”和合作社作用,建立以党员为核心,覆盖全体农牧民带动工作体系,组织有带动能力的“两委”成员、党员和能人大户等,与年龄较大的农牧民结成包联对子,发展产业,提高农牧民积极性,提升农牧业发展后劲。

三是实施移风易俗行动。广泛组织开展农村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实施“美家美户奔小康”、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等,引导农牧民群众利用庭院大力发展林果、蔬菜、棚舍等经济,做好嘎查环境硬化、绿化、美化、香化。转变“等靠要”消极思想,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文化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十进村”活动,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农牧民培训,确保每个农牧户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转变陈规陋习和不良习气,建立健全“一约四会”,整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四是突出群众主体。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仍然要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充分依靠农牧民群众。把提升农牧民综合素质摆在优先位置,必须坚持农牧民主体地位,尊重农牧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治理,组织引导嘎查村自办群众性活动,让群众看到变化、真正受益,更好激活主体意识。

思考题:
1.您认为伊胡塔嘎查在探索集体经济的路上对您所在嘎查(村)发展有何启发?
2.您所在嘎查(村)发展在哪些方面和伊胡塔存在着差距?
3.该如何缩短您所在的嘎查(村)与伊胡塔嘎查的差距?或您对伊胡塔嘎查发展有哪些建议?

    (网络编辑:bee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