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时评 >

刘小宇:坚持金融报国为民 以金融活水润泽“新时代鱼米之乡”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22-11-15

      编者按:农为邦本,本固邦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支农方式”等政策要求。当下,江苏省正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作为植根江苏的金融国家队,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如何以金融活水润泽“新时代鱼米之乡”?人民网就此专访了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刘小宇。

       人民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苏中行做了哪些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整体成效如何?

刘小宇:金融的核心是经营资源,如何科学设置政策,做好资本“引流”和“聚流”至关重要。我行将政策、资源、机制作为后盾,点亮倾斜“三农”的鲜明信号灯,以此凝聚合力、激发活力、维系动力,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拉满机制资源之弓。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政策机制是事业推进的“润滑剂”与“加速器”。我行通过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夯实“第一资源”,打通了“三农”业务“最先一公里”。去年9月,我行进一步加强涉农金融服务组织架构保障,省行及辖属二级机构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加挂乡村振兴金融部;整合扶贫工作推动小组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9家职能部门成员单位,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组织保障。

资源投入是最实在的举措,是开大金融活水“闸口”的前提。我行单独制定涉农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度信贷增量计划任务,推动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此外,我们充分放权基层,所有二级经营机构均可自主审批当地800万元以下的涉农贷款,确保支农资金的服务效率。同时,出台内部的业务优惠政策及业务免责制度,鼓励业务一线加大支农贷款的服务投入。我们还设立普惠专职客户经理队伍,专业服务农户。

强化银政合作,拓宽服务渠道,激发协同联动的合力。我行对接省农业农村厅获取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融资需求,推动全辖积极对接融资服务,精准服务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同时,打造“中银苏农贷”系列贷款产品,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如推出“粮食种植贷”“农田贷”“农机贷”,服务粮食安全战略;推出“民宿贷”,关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参与开发“创业担保贷”业务,着力解决农业经营主体及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长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落实“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净化农村区域水环境的重要工程。我行和省环保集团在全省各地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已落地无锡锡山项目授信2.2亿元,探索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锡山模式”,得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省国资委、省财政厅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支持。

人民网:金融活水只有真正流向农村、流向农民,才能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活力。江苏中行为此做了哪些打通金融惠民“最后一公里”的探索?

刘小宇:在渠道拓展方面,我们在重点县域增设网点延伸服务触角,以倾斜普惠为原则,新设机构及迁址机构向城郊、新区域、新兴乡镇等重点区域发展。2022年拟迁往县域网点16个,其中拟迁往乡镇网点12家;上半年,已增设县域网点12家,11家为乡镇网点。

同时,江苏中行还积极建设乡村振兴特色网点,以县域网点为基点,以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或集群为发展重点,有效带动涉农业务发展。预计今年年底前,我们将建成30家特色网点,到2025年底累计建成112家乡村振兴特色网点。这些将成为中行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发力点,助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深入推动政银合作,我行积极与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探讨战略合作,探索设立金融助农点,合计106家,创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县域农村地区提供存款理财、转账汇款以及便利化社保、医保线上公共服务。

发挥集团化、综合化经营优势,携手深入农村市场。近年来,我行与集团内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加强合作,聚焦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特色产品、民生工程等领域,积极开展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和老乡们自主创业的“创业担保贷”业务。我行持续支持能吸收农村就业人员就业、带动农村就业人员增收的绿色生态种植养殖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乡亲们融入新经济、拓展新市场、获得新技能,从而实现持续增收。截至2022年5月,相关贷款余额73.81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43.35亿元,累计增幅142.34%。

借力数字科技,打破物理空间囿限,让金融服务深入广袤乡村。在网点数偏少且增设网点条件不成熟的县域,我行通过加强电子渠道建设与增强网点外拓能力,延伸农村金融服务触角。此外,持续推进“三农”服务平台场景建设,开发线上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农村金融便捷化,扩大农村金融服务面,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的普惠性。

人民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打造农村金融服务“铁军”方面,江苏中行又做了哪些尝试?

刘小宇:人才振兴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行深度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依托乡村振兴大学堂,致力于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队伍。

加强对县域机构的人才保障。鼓励优秀年轻员工到“乡镇”干事创业。通过出台相关激励配套措施,从机制上引导优秀人才深入乡镇一线积极作为、融入乡村振兴大事业;切实关爱员工,加强乡镇地区员工的收入保障。对乡镇网点员工给予住宿、餐饮及交通等系列保障,确保员工无后顾之忧。

开展“乡村振兴大学堂”系列工作,支持乡村人才建设。紧跟总行部署,我行投入高校培训等资源,支持村集体、基层政府等乡村治理管理人才的培训,为培养农村劳动力贡献力量。聚合“党建+金融”资源,与重点村镇、农业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无锡、扬州分行已完成第一轮“乡村振兴大学堂”的组织培训工作。

我们一直在思考,除了用金融产品来助力乡村振兴以外,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如何出一份力?从去年开始,我们启动“微光计划”,初衷就是支持乡村文化振兴。在实践中,我们察觉到,江苏城乡发展总体比较均衡,但在精神文化、科教等领域,城乡之间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今年的“微光计划”主题叫“乡野天文课”,关注的是乡村的未来,是乡村儿童的视野和内心。今年的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国内著名天文台的天文专家与天文爱好者协会的老师们,开启了全省巡回“上课”模式:每到一处乡村小学,为孩子们做一次科普讲座,办一场星空科普展,做一次火箭模拟发射试验。在专家的指导下,孩子们可以通过专业的电子望远镜,观测月球、星空、认识各种天体,观察天文现象。

除了扶“贫”,对乡村的扶持更需要扶“智”和扶“志”。扶智,让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城市缩短差距;扶志,让乡村的孩子们拥有更开阔的视野。通过“乡野天文课”,希望能为乡村的孩子播下科技自强的种子,打开看见未来的窗户。

人民网:面向未来,江苏中行如何继续将乡村振兴工作做深做实?

刘小宇:未来,我行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落实监管部门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三农业务的战略部署,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成效。

筑牢政治使命,助力乡村振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监管部门、中国银行总行关于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要求,将支持乡村振兴与推进我行“八大金融”落地实施相结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体将围绕内外部考核评价重点开展组织推动。

集聚资源力量,推动目标客户授信成果转化。聚焦关键产业,加强对全链条各环节的金融服务,发力粮食全产业链、重要农产品产业、农村基础设施贷款及农文旅行业,加快推动全辖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三农”领域及县域补短板领域重点目标客户的授信成果落地。

夯实“第一动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一要结合多渠道建立合作联盟,加强风险缓释,丰富获客渠道。二要积极探索县域农村地区抵质押担保方式创新,尝试叙作知识产权质押授信以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经营权、集体土地房产厂房抵押授信业务。三要积极拓展属于涉农统计范围的科技及第三产业发展机会,重点支持国家战略导向下的种子、农业机械等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以及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等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四要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思路下,基于农业龙头核心企业开展上下游供应链业务。

强化银政校合作,合力服务乡村振兴。与南农大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建设乡村振兴研究院,通过“高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银行提供金融支持”的模式,在试点县域加大对农业企业及农户生产经营的支持力度,逐渐形成银校合作服务乡村振兴的样板,并逐渐推广到辖内其他县域。与辖内职业院校建立深度业务合作关系,支持村集体、基层政府等乡村治理管理人才的培训。投入技校培训等资源,与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合作,为培养农村劳动力贡献力量,实现社会影响力扩大与财政存款业务发展的双赢。聚合“党建+金融”资源,支持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大对省内优势农业、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围绕省内的26家国家级及省级农业产业园、18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集群,加强研究、因地制宜,展开个性化服务。

    (网络编辑:guest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