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时评 >

谷澍:在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奋楫前行

来源:中国农业银行 发布日期:2022-08-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取得重大成就。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改革转型为动力,聚焦金融工作“三项任务”,强化“三农”和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实现自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迈出新的步伐。农业银行的十年嬗变是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留下了金融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足迹。

坚持党建引领

铸牢党的领导制度优势

农业银行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金融企业的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银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论述,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在公司治理各环节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落实“党建入章”,修订《党委工作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明确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党委前置研究程序,推动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领导作用制度化、规范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金融工作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提供了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银行改革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其根本就在于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建设作为全行发展的“定海神针”。

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农业银行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金融报国、金融为民作为金融工作的行动遵循和价值坐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银行持续加大“三农”普惠、民营小微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适配性和覆盖面;不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主动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围绕群众就业、住房、教育、医疗、消费、养老等领域,强化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全行干部员工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金融事业发展要求的能力,崇尚学习,把握规律。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农业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以全面从严治党带动全面从严治行。实施清单制管理,加强考核督导,层层压实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实施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体推进“三不”,“严”的氛围不断形成;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实施人才强行战略和“青年英才”工程,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干部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证。

坚守初心使命

当好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领军银行

作为中国农村金融的国家队,农业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初心,着力健全“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强化“三农”金融供给,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激发“三农”金融服务的动力活力。股改之初,为破解大型上市银行服务“三农”这一世界性难题,农业银行创新实施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建立起以“县域+涉农”为边界、以条块管理为特征、以资源保障为核心的“三农”金融专业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农业银行在原有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至2017年实现事业部改革县域支行全覆盖,为“三农”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资源保障。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农业农村快速发展,农业银行持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相继实施了下沉服务渠道、修复县支行功能、强化分类指导等一系列举措。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56%的网点布局在县域,共计推出260多项“三农”特色金融产品;近十年县域贷款从2.1万亿元跃升至6.7万亿元,平均每两年增加1万亿元,县域贷款占全行贷款的比例创历史新高;涉农贷款突破5万亿元,是2012年的2.4倍,有效地满足了“三农”领域全方位的金融需求。“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大幅增强了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专业服务能力,并被纳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案例库,成为大中型银行组建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借鉴范例。

倾力脱贫攻坚,打造可持续的金融扶贫模式。作为商业银行中唯一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农业银行始终把金融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2015年,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部署,农业银行举全行之力,将最优质的资源、最优惠的政策、最优秀的人才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通过专列规模、专配资源、专门渠道、专设权限、专项考核,探索了金融服务脱贫攻坚的有效模式。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施策,创新推出金穗惠农精准脱贫致富贷等78项金融扶贫产品,推动金融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抓住产业带动这个关键,创新龙头企业带贫、旅游扶贫等产业扶贫模式,助力贫困地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推动金融扶贫向增强“造血”功能转变;探索东西部协作扶贫、定点扶贫、消费扶贫等帮扶模式,加强与政府、企业合作,推动扶贫方式向协同攻坚转变。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后,农业银行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要任务,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可持续的资源保障机制,保持帮扶政策总体不变、力度不减。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达1.56万亿元,较脱贫攻坚战之初增长了145%;精准帮扶贷款余额达5258亿元,是脱贫攻坚战之初的3.3倍。

实施专项行动,发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后,农业银行明确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三农”金融服务的重点,启动金融服务“七大行动”,推出“六大产品线”,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制定量化目标任务,初步搭建了专业化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旗帜鲜明地提出当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在金融服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中不断增强国家队、主力军作用。近年来,农业银行围绕支持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打好种业翻身仗,强化粮食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粮食安全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达2223亿元。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重点围绕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创新推出“果农贷”“药材贷”“烟农贷”“牦牛贷”等特色产品,助力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价值链收益留给农民,通过支持富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乡村产业贷款规模达1.3万亿元。出台金融服务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打造“乡村建设贷”产品包,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建设贷款余额近1.4万亿元。同时,顺应乡村数字化趋势,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县域乡村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县域涉农特色金融场景超过1.1万个,2016年推出的线上化农户贷款“惠农e贷”余额已达6600亿元,服务了420万农户,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插上了科技翅膀。

坚定回归本源

打造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

农业银行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主动对标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达17.9万亿元,较2012年末增长186%,发挥了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作用。

发挥城乡联动优势,强化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金融服务。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打造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农业银行在坚守“三农”主战场的基础上,加强城乡联动,优化经营布局,全面提升以大城市群为代表的经济增长极金融服务能力,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做好顶层设计,针对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逐一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对重点区域行、重点城市行实施差异化授权和资源配置,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新产品新模式在战略区域先行先试,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适配性。突出服务重点,围绕基础设施“补短立新”,通过贷款、债券、投贷联动等综合服务方式,支持交通、水利、能源、电网等重大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2012年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累计投放重大项目贷款4.2万亿元,投资地方债余额达4.2万亿元,有效地保障了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落地资金需求。

做实“五专”机制,构建“‘三农’+小微”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作为长期扎根“三农”的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充分发挥“亲农亲小”天然优势,借鉴“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成功经验,探索构建了具有农业银行特色的可持续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农业银行以“五专”机制为抓手,成立专营机构,构建“‘三农’+小微”双轮驱动的服务体系,从资源配置、产品研发、科技支撑、考核激励、免责机制等方面,打造“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同时,强化科技赋能,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推出以数据为驱动的线上信贷产品系列“小微e贷”,普惠金融由传统线下零散服务转向线上批量化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普惠金融的可得性、覆盖面和服务效率,普惠金融实现由量到质的历史性跨越。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突破1.6万亿元,近三年增长了328%,其中线上贷款占比超3成;有贷户达232万户,较2018年末增加160万户;新发放贷款利率为3.98%,较2018年末下降70个基点;不良贷款率为0.62%,较2018年末下降0.54个百分点;在增量、扩面、降本、提质上不断发力,发挥了大行“头雁”作用。

聚焦动能转换,提升金融服务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农业银行紧扣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调优结构、创新服务,在促进金融、产业、科技良性循环中,助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自身信贷动能转换升级。围绕“制造强国”建设,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将信贷资源从“两高”行业有序退出,配置到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近三年增加了68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近1万亿元,近三年增长了203%。同时,围绕制造业稳链固链,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推进供应链融资线上化平台化发展,重点支持现代农业、新能源等领域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助力产业链畅通。2018年农业银行创新推广供应链融资,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规模已达1353亿元。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缺乏传统抵押物的特点,强化“投、贷、服”一体化服务,满足其多样化融资需求。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达6500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服务覆盖率超过80%。

突出鲜明底色,打造绿色金融特色优势品牌。作为以绿色为底色的大型商业银行,2012年农业银行就将绿色信贷纳入全行信贷政策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业务经营各环节各方面,全力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党中央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后,农业银行进一步将绿色金融上升为全行经营战略,先后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绿色金融指导意见、“绿色银行”建设方案等,切实强化规划引领和制度保障。着力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2万亿元,规模、增速均居同业前列。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先后推出生态修复贷、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等特色产品,同业中率先实现与全国碳市场对接,首批开展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业务,构建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行、碳金融等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绿色债券投资余额突破1000亿元,为900多家企业提供了绿色银团和并购服务,擦亮了农业银行绿色金融品牌。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建设数字化、智慧化银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银行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大势,加快打造科技引领、数据赋能的数字经营新模式,推动金融服务深刻变革,为高质量发展加载强有力的科技引擎。

强化科技赋能,打造数据驱动的数字银行。农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总体上历经试水探索、集成创新、深化应用三个阶段。2015年建成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为海量信息处理和创新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年提出iABC战略,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2021年以来,围绕深化运用,聚焦科技支撑、渠道建设、企业级架构与大数据应用四大领域,实施数字化转型“十大工程”,在平台获客、线上经营、智慧运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农业银行以客户需求为牵引,围绕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持续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实施“数据中台”工程,大力提升数据“采集管用”能力;强化“数据+算法”驱动,推进智慧营销、智慧运营、智慧风控建设,提升精准识别客户、识别风险能力,推动金融服务由电子化、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迈进,数字农业银行逐步构建成型。

延伸服务渠道,打造方便快捷的线上银行。面对互联网革命对银行传统线下渠道的冲击,农业银行加快推进业务线上化,从自助机具到超级柜台,从网上银行到手机银行,初步搭建起完备的线上服务体系,形成了“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经营格局。自2012年推出手机银行以来,农业银行在智能服务、产品覆盖、客户体验等方面加速迭代,线上经营阵地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个人手机银行客户达4.23亿户,月活跃客户达1.59亿户,分别是2012年末的8.5倍和72倍,手机银行成为客户获取金融服务的第一入口。在线上信贷方面,2017年以来,农业银行打造了涵盖公司、个人、“三农”、小微业务条线的“农银e贷”线上贷款产品体系,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余额已达2.5万亿元,特别是“惠农e贷”“小微e贷”等拳头产品实现了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秒申”“秒贷”,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效能。

构建场景生态,打造融合共享的开放银行。数字化时代银行服务逐步由过去的单向服务、封闭生态向场景互动和开放生态转型。农业银行坚持用户至上和开放共享理念,跳出传统经营边界,积极构建涵盖G端、B端、C端的全场景、全渠道、全链路金融场景生态,为客户提供“无形无感、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近年来,农业银行重点发力数字乡村、智慧政务、智慧校园、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打造了一批高频应用场景,提升了社会民生智能服务水平。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已在1154个县区上线,覆盖14万个行政村;智慧政务项目实现与32个省级行政区、258个地市级行政区合作,让老百姓在“指尖”就可以办理政务业务。

深化业技融合,打造高效互动的敏捷银行。近年来,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重构了银行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农业银行积极顺时应势,主动打破科技和业务部门壁垒,强化“科技+金融”组合服务,推动科技前台化,推进业技深度融合。培养了一批既懂业务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业务和技术岗位双向嵌入、服务融合互促。打造组件化、模块化、快速迭代的敏捷研发模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金融科技运用,不断强化业务发展和金融服务的科技支撑。强化容灾建设,构建分布式核心系统,提升业务连续性能力和金融基础设施自主可控能力,夯实业技融合的技术底座。2021年,农业银行科技资金投入达200多亿元,近三年投入实现翻番。

坚决守牢底线

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银行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决策部署,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系统防控风险、主动管控风险、精准化解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用实际行动维护了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风险管理理念、工具和方法不断丰富。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内银行业普遍加快以实施巴塞尔协议为核心的风险识别与计量体系建设。作为首批实施银行,近十年农业银行全面贯彻新资本协议要求,建立业内领先的风险计量体系,统一了风险“度量衡”,实现了风险计量从定性判断向定量分析转变,从单一控制向关注组合风险、控制行业集中度风险转变,量化决策能力不断增强,资本约束、风险收益平衡等风险理念深入人心,为精准科学防控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口径、全流程、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健全。近年来,金融风险日益复杂多变、交织叠加,农业银行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从2012年将风险管理职能向支行穿透延伸,到2017年将子公司、境外机构纳入集团风险统一管理,再到2021年进一步强化信用风险扎口和全流程管理,加强市场风险的穿透监测和集中管控,在全系统逐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要求落实到全集团、各条线,嵌入业务全流程、各环节。同时,健全了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管理制度体系,推动风险管理制度化流程化,现代风险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针对重点领域风险的精准拆弹能力不断增强。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金融“去杠杆”、影子银行治理等工作部署,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控新降旧稳住资产质量,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从2017年起,农业银行利用拨备充足优势,实施三年“净表计划”,加大不良处置力度,消化存量风险,化解历史包袱。近年来,针对房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实施精准化解治理,资产质量持续向好。针对案件多发形势,实施案件防控“利箭计划”,狠抓员工行为管理,强化内控合规建设,有力地遏制了各类操作风险和案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

线上化智能化风控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农业银行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先后搭建了信用风险数字化管控平台、集团欺诈风险一体化管控平台、制裁风险制裁管控平台等线上化智能化风控平台,加快拓展“数据库”“模型库”“参数库”,将风控要求深度嵌入机器里、系统中和流程上,全面提升风险管控的精准性和及时性。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全行2.5万亿元线上贷款的不良率仅为0.52%,低于全行不良贷款平均水平0.89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银行资产规模大幅增长,经营功能日趋健全,业务结构更加多元,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总资产在2017年突破20万亿元后,在2022年又跨越30万亿元关口,从2012年的13.2万亿元跃升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的30.9万亿元;各项贷款从2012年的6.2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的17.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从2.39%的阶段性高点降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的1.41%,稳定保持在同业较好水平;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以一级资本排名的“全球银行1000强”中,农业银行从2012年的第10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3位。

农业银行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守主责主业,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守牢风险底线。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全面开启,农业银行将继续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创新供给,突出协调均衡,注重绿色发展,推进开放赋能,做实普惠共享,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作者|谷澍「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15期

    (网络编辑:guest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