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时评 >

浅谈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来源:贺钰涵 发布日期:2020-03-26

摘要:
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成为经济稳步前进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金融行业中,人工智能也逐步迈入公众视野,被加大范围地运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全面渗透的今天,金融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简明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再依次探究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发展现状与配套政策环境,其应用的场景以及对金融行业的一些积极影响。其次分析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当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最后为加快人工智能与金融行业的融合提出个人的建议。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学者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给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赋予了多种多样的定义。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认为“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展开对话,并且会被误以为它也是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智能了”;人工智能概念的最先提出者约翰·麦卡锡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像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等等。虽然给到人工智能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科学家们基本一致认为开发人工智能的主要目的是让机器模拟出人的行为、思想系统,从而解放生产力,帮助人们完成或难或简的日常工作。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规律提炼出大量的数据,然后自动生成相应的模型并不断地优化改善,当新的数据出现时,人工智能可以很快地推断出相对准确的预测结果。因此人工智能真的是一门高精尖的现代科技技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生产力。
 
1.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1.1发展现状与政策环境
人工智能与金融领域的结合即智能金融的应用规模持续扩张,已迅速成为最新的全球投资热点。当前的中国,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大型集团牵头将人工智能渗透到保险、金融等行业。根据2019年发布的《智能金融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智能金融行业共有62家企业完成了70笔融资。融资总额达到了231.93亿元。同2017年相比,获得融资的企业和金额均大福上升,且融资总额增长766.1%。
2017年5月,人总行宣布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同年7月,“智能金融”这一概念首次被国务院提出,并倡导大力发展。2018年10月,人总行首次针对某特定技术制定标准——颁布声纹识别技术金融行业标准规范。同年12月,全国10省市启动金融科技试点。综上所述,我国由上至下都发布了很多促进人工智能渗透到金融领域进行应用、融合、创新的配套政策。为智能金融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适宜的环境。

1.2应用场景
目前来说,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能客服:例如工商银行的“小智”、交通银行的“娇娇”等,智能机器人以事先设定的规律性语音、文字等简单话务的形式为客户解答疑问、进行交流。这既加强了与客户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又降低了员工压力和经营成本。
(二)智能投顾:计算机程序运用智能算法,评估顾客的财产情况、风险偏好以及预期收益,自动为客户拟定合适的个性化理财方案。省去了昂贵的人工咨询服务费用,降低理财成本,是普惠金融的实现路径之一。
(三)智能运营:例如无人银行、智慧网点等。利用智能金融技术升级和优化服务流程,由机器人提供多种代办业务服务,降低人工投入的成本,促进银行业的运营向着更加简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
(四)智能营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打信息战。智能营销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来分析客户信息,预测客户的行为,再向其推荐合适的产品,从而缩短了抢占市场的时间,也提高营销行为捕捉客户的精准程度。
(五)智能风控反欺诈:计算机利用知识图谱等现代技术,分析和筛选大量数据信息,发现和识别异常行为、虚假交易、欺诈疑点等。然后立刻做出反应,进行阻断和管控,保护金融系统,降低金融风险。智能反欺诈系统必将被各大金融机构重点发展。

1.3人工智能应用到金融领域的优势
(一)降低成本:在金融活动当中,智能金融对于成本的降低体现在方方面面。需要投资顾问、柜员、数据分析师、金融分析师等金融从业人员花很多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工作,人工智能将在短短几秒内就可以做完。那么相比人工而言,人工智能节约了很多的时间成本、运营成本、经营成本,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益。
(二)降低经营风险:在信贷、保险等领域,人工智能运用大数据挖掘和评估金融客户的信用状况,承保前、中、后的风险等个人信息。有一个初步的预测,再来决定是否与该客户开展金融交易。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银行的征信能力,使风险也更加可控,从而降低了经营风险。
(三)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人工智能包含一个优秀的分层的机制,能够针对不同特性的客户、不同等级的风险,匹配不同方式的管理规范,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这种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提高了吸引客源的能力,也能升级客户体验,对金融交易双方来说是一种共赢。
 
2.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和隐私有泄露风险。人脸识别、指纹支付、语音识别等等耳熟能详的人工智能技术早已在金融领域普遍使用。但完成这些应用需要收集和储存大量具有唯一性的客户特征信息。一旦不慎泄露,客户的隐私将受到侵害。
(二)监管面临巨大挑战。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其责任划分和信息披露程度尚未建立明确的标准。比如作用于金融活动中的“机器代理人”,其区别于以往的被监管对象活生生的自然人。再比如信息发布得过多会泄露机密信息,发布得过少又可能不能达到金融交易的预期目标。
(三)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按照以往的经验,高科技新兴行业往往会出现人才匮乏的问题。习惯于传统业务的人员很可能不能满足升级之后的业务对从业人员的高要求。在金融行业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和转型过程当中,急需计算机能力与金融知识双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的加入。
(四)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风险。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的数据数量种类均多,算法也十分复杂。难以避免偶有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不符的事情发生。除此之外,当规则或政策等外界变量发生改变时,那么以往给出的数据会失去时效,人工智能建立出模型之后预判的结果可能出现偏差。这些技术上的问题都给智能金融带来了不确定性。
 
 3.针对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建议
(一)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在金融理财活动中,人们趋向于选择低风险与高收益相对平衡的一些项目。为吸引顾客,保障客户合理权益。首先,尽快建立对客户个人信息进行合法收集、合理使用、合规销毁的完备的隐私保护机制。另外,金融机构需将进行金融交易的一些基本风险和义务告知给客户,尽最大可能维护消费者的个人合法权益。

(二)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人工智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既超越了人类,又远远赶不上人的智慧。它是人的思想的运用与衍生。因此适配又充足的人才队伍是人工智能与金融行业完美、深度融合最重要的保障。无论是技术性应用,还是实施监管,都需要既掌握计算机技术又熟知金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加入。
(三)加快智能金融技术研发:之前提到,技术风险也是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所产生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细化、强化计算机技术是关键。应当夯实基础产业能力:加快研发基础算法、共性技术、关键网络支撑技术,加快发展基础软硬件和开发平台。
(四)建全智能金融领域的法规政策: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其使用与创新着实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可以为科技和经济锦上添花,加快社会的发展,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弊端,比如泄露个人信息、影响就业形势、挑战现有法律法规等等。因此,应当未雨绸缪,预知和预防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为确保智能金融在安全有效的道路上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需求亟待研究和完善。
 
 
4.结语
新兴的科学技术加速了社会的稳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作为重要的分支,越来越成熟、可靠。其在金融领域的成功应用印证了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非智能化、数字化莫属。正视人工智能对金融行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智能金融标准体系,合理应用发扬优势,防控其风险与漏洞,才是谋求发展的正确道路。相信有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强势加入,我国金融、经济将迈入新纪元!
 
参考文献
[1]杨望,冯贺霞.人工智能:金融领域的新风口[J].金融世界,2017(8):104-107.
[2]曾晓立,陈志彬.声纹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探究[J].金融科技时代,2019(5):47-50.
[3]韩志雄,冯学奋,赵权.智慧金融的产生、发展与前景探析[J].海南金融,2018(8):19-27.

    (网络编辑:bee163)